贤孝(武威、临夏民间曲艺说书艺术)
编辑:Simone
2025-02-09 00:56:13
613 阅读
凉州贤孝、河州贤孝、西宁贤孝一般指贤孝。传说“凉州贤孝”源自西夏(1038—1227),它是党项羌人用于加强思想教育、宣扬儒家文化、教化子民的一种服务工具。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 它是以三弦伴奏的古老的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
贤孝脱胎于古凉州的佛教俗讲,与西凉乐、敦煌变文及河西宝卷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传承方式主要靠艺人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说唱英雄贤士、忠臣良将、孝子贤女等故事为主,教化人们“处世为贤,居家尽孝”,故称“贤孝”。
“河州贤孝”早在明朝中期已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兴起,其唱本有“国书”与“家书”之分,音乐旋律与河州方言的语音声调结合紧密,音乐曲牌均为单曲体,定调比较自由。
西宁贤孝是一种流传于青海省东部河湟地区的民间说唱形式。
2006年5月20日,“贤孝”被收录在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西宁贤孝于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使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得到有力的保护,2008年9月24日,西宁市群众艺术馆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园林小学建立了西宁贤孝传承基地。
冯兰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贤孝(凉州贤孝)代表性传承人。
想要了解更多“贤孝(武威、临夏民间曲艺说书艺术)”的信息,请点击:贤孝(武威、临夏民间曲艺说书艺术)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百问十九】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9.com/life/14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