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
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HIV PEP)是一种药物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方法,指在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后实施的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措施 。
疑似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后,需第一时间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记录暴露情况,尽快到相关机构进行咨询和评估,确认是否存在既往艾滋病病毒感染。确定自己属于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的适宜人群后,需立即遵循医嘱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若没有条件立刻展开艾滋病病毒检测判断是否为既往艾滋病病毒感染,可以先尽早启动暴露后预防,通常在暴露后1~2小时内(或更早)开始,最迟在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 。但特殊人群,如已怀孕的女性,需要特别关注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的种类、剂量及安全性的问题,常规暴露后预防药物可能不适宜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2019修正)等法规中对艾滋病防治方法进行了规定,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一环,也被国内和国际的各类政策文件推荐使用。但目前我国仍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南和操作手册,在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正)指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 。了解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的知识,有利于帮助人们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并减少对艾滋病的误解以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视,这也是全面性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想要了解更多“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的信息,请点击: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百问十九】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9.com/life/19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