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问十九

吊丝虫

编辑:Simone 2025-04-08 08:32:59 527 阅读

吊丝虫

吊丝虫,即“小菜蛾”,是鳞翅目菜蛾的昆虫。吊丝虫是严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主要害虫,是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成虫、卵、幼虫4个阶段。 成虫:体长6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翅和后翅细长,后翅为银灰色停息时两前翅覆盖于体背呈屋脊状,形成4个菱形斑。卵:椭圆形,一端稍倾斜,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淡黄绿色,将孵化时为黑色。幼虫:幼虫有4个龄期,初孵化时乳白色,后变为绿色,虫体为纺锤形。蝇:体长5-8毫米,颜色变化大,初化蝇时绿色,后逐渐变为黄绿色。 受惊扰后吐丝坠地,故名。

吊丝虫,分布在中国各地,是世界性蔬菜害虫。其在中国发生世代数由北向南递增,一年可发生6-20代。南方无越冬现象,北方以蛹越冬。一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第一个在4-5月份,称为“春峰”,第二个在9-10 月份,称为“秋峰”。一般以“春峰”为重。初孵幼虫潜入叶肉取食,2龄初从隧道中钻出来,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4龄幼虫取食叶片呈孔洞及缺刻。成虫白天藏于植株下部,傍晚飞出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脉凹陷处。一头雌蛾平均产卵200粒左右。成虫产卵对寄主有一定选择性,一般较喜欢在甘兰、西兰花等上产卵。卵期3-7天。

吊丝虫对寄主植物的危害不仅造成蔬菜的直接经济损失,其排泄物污染菜叶降低了蔬菜的质量,而且被危害的伤口又易引发软腐病,对十字花科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想要了解更多“吊丝虫”的信息,请点击:吊丝虫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百问十九】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9.com/life/217505.html

相关推荐